我爱古诗词 > 现代作家 > 张爱玲 >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时间: 淑贤2 张爱玲

  中国台湾作家张爱玲以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娴熟的双语写作能力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张爱玲小说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篇1:张爱玲小说《半生缘》读后感

  缘却又是对相爱的人的极大讽刺与愚弄。——引子

  张爱玲,这个文坛小女子用她一贯的冷色调勾画出3对男女的爱“缘”,是孽缘?还是无缘?

  顾曼桢与沈世均的缘=时间的沉淀

  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清贫的环境造就了她那倔强、坚忍、执着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后的日子,她担起了赡养家人的责任,与世均平淡而又真实的爱中,她在忙碌中找到一丝慰藉,为了家人,她作出了感情方面的牺牲,在世均的体谅中这个“弱女子”感到了幸福与快乐。在默默中,她撑起了一个家,然而曼璐在祝鸿才身边的日渐失宠,在她的私心与母亲和用人合谋草草将妹妹送入自己丈夫的怀中,在被实施暴行之后的曼璐被囚禁了,无颜面对自己深爱着的他。在坚忍的她终于又一次挺了过来,在病友帮助下,成功逃脱,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她离开了一切,包括深爱着的他,她淡淡地平静;而世均则在曼璐的误导下单纯地以为她变心,仓皇地与一个自己不爱并且不爱自己的人——翠芝结了婚。

  14年后的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又回到了祝的身边,但此时的她已心如止水,14年后的当再见他时已是物是人非,只有一句“他们回不去了”冷冷地收场,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这沉默也就成为一种答复了,因道:“我只要你幸福。”

  两人默然,深沉的爱在时间这慢慢沉淀,任由缘尽……

  留下的只有痛……

  石翠芝与许叔惠的缘=无声的报复

  缘,妙不可言。用在他们身上在适合不过了。她,一个千金小姐、大家闺秀而他一介寒儒,清贫却很知趣,在南京的邂逅,让他们一见钟情,然而家人的阻挠,彼此的沉默,将爱掩藏得那么滴水不漏。她与世均草草结婚了,他赌气留学美国。

  这段爱在尘封了14年之后被打开,那时的他已离婚,而她膝下有一双儿女,但却不幸福。

  只有在那一片彼此的笑声中,她才感到一丝凄凉的胜利与满足……却永远无法回到从前……

  顾曼璐与张豫谨的缘=黯然的离开

  顾曼璐是个令人痛恨却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从一个单纯少女到妖媚舞女,最后沦落为无耻毒妇。悲剧的开始源于为了家庭的生计开始的舞女生涯。然而她最爱的还是那个与她从小结亲的张豫谨,最不能辜负的最后还是辜负的张豫谨,她选择了离开,默然地离开,钻进了灯红酒绿。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年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让她抓住了祝鸿才——这根救命的稻草,原以为会就此平静可不曾想一段畸形的孽缘开始了,面对情变,她变得愈加的泼辣,甚至残忍,面对未能添丁而失宠的境地她顿生毒计,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妹妹葬送给祝鸿才这头“禽兽”,而张豫谨在此时选择了死心,明智地找了个女人过上平静的生活。

  曼璐走了,张豫谨的女人也在六安沦陷时丧生。当初的有情人,一个堕落、离世,一个则选择离开故土……

  是解脱?是逃避?

  张爱玲用她那细腻的笔法,冷淡的字句,将骨子里的苍凉贯穿整部小说,以一贯的悲剧结束了这一切的爱恨情愁。   有缘相见,无缘结果,有情人在时间的海洋内未曾冲淡彼此的爱,而是选择了尘封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生命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也许,生命本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吧。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篇2:读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感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

  前不久看了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每每读张爱玲的小说,总会让人有那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喜欢她细腻的文笔,但又有些惧怕她的不近人的冷清。故事讲述的是在振保的生命里就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红玫瑰太天真任性,风情万种。白玫瑰是传统女性的懦弱,红玫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她所拥有一切,断然和老公离婚,妄想这样安排好就能和振保在一起,但振保听到后一阵慌乱,所有自私的想法都出来了,剩下的只有辜负了。但王娇蕊并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上有很多的包袱。婚姻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单是两个人的事,况且这还会让振保背上违背中国古训“朋友妻不可欺”的额骂名,振保经营了一辈子的好名声也会毁于一旦,从此她所有的一切都会消失掉。白玫瑰自认为得很爱振保,因为这他是她的老公,所以爱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传统的中国女性,其实也蛮委屈的,而且没有人可以诉说,妻子也许是一件妨碍眼的居家摆设罢了,糊里糊涂嫁了人,结果还是成了牺牲品。

  佟振保是一个留学生,他曾经的留学经历提醒他不能像普通的中国人那样解决自己的终生大事,他要按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的标准娶妻生子,但是他的身份使他永远无法按照自己心里的愿望实现。不仅如此,振保因为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害了自己和两个女 人,只觉得最值得同情的是白玫瑰,白玫瑰并非不好,只因为他不爱,却因为“适合做太太”便拿来填充自己的生活,他却不明白有时候人只靠理智生活不顾忌内心的感受,最终很难朝着自己曾经策划的,理智的即定路线行驶,会受到内心的煎熬。每个人都值得别人去爱,都总有一个人为你痴迷,但白玫瑰却因为振保选择了她而失去了这种机会。因为不爱,白玫瑰的美在他看来都厌烦,毫不动心,他毫无知觉相反还潜意识里怨忿她。   总希望爱的不一样,曾经爱的,时间长久了又会觉得很无趣。娶了一个安静的妻子,又觉得不是自己爱的,但是确实放心的。猛然之间,突然发现,其实并不然,你不曾爱她,她也寻获着自己想要的……。朋友的妻子,爱着,偷来的快乐感觉。得世界上那个时候她给了你所有的新鲜和刺激感觉。当她爱他,那么勇敢的时候,他却开始变得懦弱了。退缩,退缩,直至逃走。 再遇上时,她已然不是原来的那个她了。 当时忘着她离去的背影时,他眼神里面的是后悔么? 也许总要有一个女人,让男人明白爱情,然后当他明白的时候,再付出 的时候确实另一个人了……

  我很佩服那个后来在公车上碰到的,已经变老的红玫瑰,振保问她是否过得好,是否爱她现在的老公,她点头说:“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么样去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去爱的,所以…”振保又说:”你很快乐”她说:“我不过是在往前走,碰到什么是什么。”我想她是一个很勇敢的女人,“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去爱的”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女人,我想不会有太多的。

  振保这个人物可以让我看到白描出的人性,还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悲哀,其中又有琐屑且易逝的欢喜,最终是无奈,淹没在时代里了。 时光终究会磨砺人的,像王娇蕊、像孟娟鹂、像很多很多人。。。。。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篇3:《小团圆》读后感

  太喜欢张爱玲的文字,从开头就惊讶于她的描述能力,每一个人物鲜活的站在面前,每一处景色都让人身临其境。一边看一边觉得张爱玲真的名不虚传。

  这本书有些自传的意思在里面,张爱玲很勇敢,她自己写自己的自传,她说“我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当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张爱玲说她最爱红楼梦,所以她最终也写了一本自传,“真事隐,假语存”的红楼梦,但总觉得她的书大多都是真的。她的刻薄不在意别人的刁难,也没有什么不敢写。她连自己都开始剖析,又还有谁不能写?她说“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所以精彩绝伦。

  九莉就是张爱玲,一个敏感又情感丰富的女孩,我看到了她在年幼时富裕高贵的生活,也看到了她对于父母离婚的超脱不理——那就是别人的生活,对,是别人的。母亲离她而去,父亲抽鸦片再娶,母亲的私生活也从来没有闲着,在父母这样的生活里面都没有她的位置,所以那对她来说,都是“别人”的生活。

  在父亲再娶之后,有一段这样的描写“下午九莉到他们的起坐间去看报,见九林斜倚在烟铺上,偎在翠华身后。他还没长高,小猫一样,脸上有一种心安理得的神气,仿佛终于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角落。她震了一震,心里想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烟铺上的三个人构成一幅家庭行乐图,很自然,显然没有她在内。”九莉显然是不喜欢继母翠华的,不论是看到弟弟九林跟她亲近还是父亲跟她结合,九莉不喜欢翠华干涉他们的生活,开除了李妈,减少了韩妈的工资。又或者说,在张爱玲看来,凡是她不喜欢的人,做什么都是错的。就算对于父母再无感觉,那也毕竟是父母。所以张爱玲一定不喜欢正大光明出现在她父母之间的人,她的继母只不过是因为成为了她的继母,所以好像什么都不对了。

  张爱玲此生念念不忘的就是继母给她穿旧衣服,九莉亦然排斥那些旧衣服,她说“一件又一件,永远穿不完”。

  所以当后来弟弟九林跟她抱怨说“闻到鸦片烟味就要吐。”她是这样的:“她不禁骇笑,心里想我们从小闻惯的,你更是偎灶猫一样成天偎在旁边,怎么忽然这样娇嫩起来?”九莉的心里弟弟九林应该是站在她这一边的,但是他却和继母和乐融融,这是九莉所不满的。

  她的母亲离婚,出国,接受外国的思想,所以她真的开始个性解放,甚至开始真的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她的世界里面没有她的女儿,也没有她的儿子——她觉得张爱玲的父亲至少会管自己的儿子吧,所以她对于张爱玲的关爱断断续续,太远了她觉得好像没有尽到责任,但是太近了她又接受不了——有一次她在过马路的时候牵起了张爱玲的手,但却感到浑身不舒服,一到了对面就马上松开了。这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挺难理解的,但是这的确发生了。张爱玲甚至不客气的写下“恶心”二字。所以她们母女之间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联系。

  张爱玲和她母亲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比如,张爱玲一直想着要还母亲花在她身上的钱,所以即使胡兰成以为她也图钱,她都没有把钱还给胡兰成,而是留着等待母亲回来,这段关于钱的描写很经典“从前梦想着一打深红的玫瑰花下的钞票,装在长盒子里送给她母亲,现在这两只小黄鱼简直担心会在指缝里漏掉,就此找不到了。”

  我不知道她的母亲在看到她的女儿拿着金条还她曾经的栽培之钱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也许她的哭泣是真的伤心,但是当张爱玲早就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她是真的对于母亲的哭泣熟视无睹吧——当初不是你一直让我还钱的么?为什么我现在还你你却不要了?也许她的母亲在晚年之际也是后悔的,后悔曾经的不闻不问,后悔至今的孤身一人。

  她母亲在临终之际给张爱玲写信想要见最后一面,张爱玲没有去。最后一面,也许在张爱玲看来和平常也并没有分别——我们终归也是如此,何必要见最后一面?那明明什么都改变不了。她形容她的母亲对于那些对她好的人不停的提起,“她在四面楚歌中需要一点温暖的回忆。那是她的生命。”张爱玲的刻薄不是针对别人,而是任何人,包括她自己。我不知道她的母亲是否会在临终前后悔当初自己不停的旅行,却忘记了在重要的亲人面前驻足关爱,不过这都是幻想,事实总是在那里。她的母亲教会她的竟然是整理行李——她的母亲一直在环游世界,她们一直在离别。

  张爱玲最后对于她和母亲关系总结是“我这样对她,我也一定没有好下场。”所以她终身不孕,打胎的时候,我想她的痛苦应该在用“这就是报应”来安慰自己吧。因为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她,根本就不会养育一个孩子——看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失败者啊,我过得很痛苦,所以你不要跟我一样。就这样离开吧。

  但是母亲和姑姑毕竟也为她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光彩,那些国外的见闻,那些名媛的生活。她们的处事作风我想,深刻地影响了张爱玲。因为母亲和姑姑的各种私生活,让张爱玲觉得只有没有目的的爱才是真的,哪怕那么绝望——她明明知道胡兰成有家室,他们注定没有太好的结果。

  所以张爱玲要的只是爱情,至于婚姻,也许是被胡兰成消耗殆尽,也许她并不觉得婚姻能改变什么,她依旧是一个个体。不过胡兰成真的是有一套,他巧妙的理解女性的心理,逐步打开她们的心房。但是不得不说,他也独具慧眼,至少他是真的欣赏张爱玲的才气。张爱玲需要的也许就是这一份赏识,一份关注。她的母亲和姑姑都未结婚,但是日子一样照过,爱情生活,一样不缺。所以她对于胡兰成,没有想过要怎么样吧。她对于未来感觉不知所措,对于胡兰成的爱情也是如此,不谈未来,只要那一时的爱情。这段爱情真的伤害了她,但与此同时也成就了她。不过人生总是这样,“人生总得要过去的。”也就是说,未来总是要来的”。

  张爱玲是个薄情的人,但是她的薄情只是对于其他人,不包括胡兰成。她可以对别人毫无感觉,对于胡兰成丰富的情史以及现有的情人,还要听他畅谈她们的美好,她所做的却只是“你如果还想保留他,就必须听他讲,无论听了多痛苦。”

  对于轮回,我想也许胡兰成就是张爱玲的体会。她选择了痛苦,并且甘之如饴。

  这两段写的太好,“其实不会同时爱,不过是爱一个,保留从前爱过的。”张爱玲因为母亲和姑姑的生活隐私,所以从来不过问身边人之事,这样的习惯也真是给了胡兰成一个天大的机会——他就喜欢这样的人,他说什么,她信什么,别人说的都不过是耳旁风。

  爱情是需要信任,但是当你真的低到尘埃里,难道开出的花真的能够花香万里?

  张爱玲受母亲和姑姑的影响,对身边人的好奇几乎没有,以此来给身边人留有足够的隐私空间,往往是“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这一点也恰好是胡兰成最喜欢的吧。

  张爱玲总要和胡兰成分道扬镳。“我不知道怎么,喜欢起来简直是狂喜,难受起来倒不大觉得,木木的。”随着二战的结束,胡兰成作为汉奸开始被追捕,他开始了逃亡之旅。但是仅仅是逃亡而已,怎么会停止他追求女人的脚步?四处留情,处处有人大致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吧。

  但是他是真的懂张爱玲的吧,或者说,他懂女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所以每个女人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很多,至少足以安身立命的金钱。

  张爱玲的装聋作哑以失败告终,胡兰成的滥情是天性,而不是所谓的困难时期的逃避。所以张爱玲说“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

  胡兰成的信件,就仿佛是一种炫耀,他的日子过得有多好,他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张爱玲说,他的风度是刻意练出来的,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他的风度。亦或者乡下的生活过于苍白,所以他需要观众,所以他需要张爱玲在遥远的地方依旧等待他的回信,情书错投,于张爱玲来说,不只是痛苦了吧?也许还有一些侮辱。但是胡兰成却觉得,你是作家啊。原来作家就要承受这样的事件……

  每个陷阱都有美丽的花朵平铺在上面,但是摔下去,就只能泪流满面遍体鳞伤。张爱玲的低到尘埃里,最终换来的也只不过是胡兰成在她面前对别人的赞美。

  看到结尾,有一种凄凉的悲伤,这就是张爱玲的生活,那就是她的故事。可是当她听见有人跟她说早安,女孩子的时候,她说“她三十岁了,虽然没回头,听了觉得感激。”她的人生,注定没办法和别人一样吧。

  她最后写出来的梦,“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竟然还是胡兰成。所以我想,她的一生,动心的人还是胡兰成,所以我不想再写那位导演,还有她后来的丈夫。那都好像是种将就——我已经见过了最好的,剩下的无非是消磨日子,我的一生大致已经耗的差不多,但不是被胡兰成消耗,而是被我自己的爱情消耗的。

  
看过“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2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