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弟子规 >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

时间: 如英2 弟子规

  《弟子规》篇幅短小精悍,语言言简意赅,内容通俗易懂。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我与弟子规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一

  《弟子规》是一篇古文,它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和常识,而我在这种严肃的古文里,发生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小故事。

  记得有一次在家里,我按照老师的吩咐,给妈妈背《弟子规》。我先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像铅笔一样笔直地站在地上。开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就这样喋喋不休地背了起来,我一会儿挠挠头发,一会儿又咳一下,一会儿又把手插在兜里。总之,我是没完没了地摸这摸那,没有一会儿闲着的时候。终于背完了,我把那口气又呼了出来。

  妈妈皱皱眉头,“哎”了一声。“如果没记错,这些事你好像一件也没做过吧!”

  “啊?哈哈哈!”

  第二天,早自习时,老板给我们讲《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老师问:“‘墨磨偏,心不端’是什么意思?”

  我积极举手,老师点了我的名。

  “就是写字写偏了,心里就不认真。”

  “很对,那你也把下一句解释解释吧。”

  “啊?应该是……是字写的不好看,心里就有病!”

  “什么?”

  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不对吗?”

  “当然不对!”

  “前半句理解的还好,可后半句是写字如果不端正,就表示你浮躁不安,不专心,可不是心里得病。”

  同学们继续笑了起来。《弟子规》中的含义很深刻,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解释来背诵,最终把古人的教诲运用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做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二

  我学过许多历史人物著作:《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话让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让我学会“先做人,再做事。”

  我学习了《弟子规》,并且能运用到我的生活中。

  有一次,妈妈送我到学校,我刚准备向学校走去,“出必告,反必面”一下子跃入我的脑中,我马上跑回去,对妈妈说:“再见,亲爱的妈妈。”妈妈笑眯眯地答应:“我走了,在学校喝水呀!”妈妈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因此,我养成了坚持与妈妈说再见的好习惯。

  有一次,爷爷到我家玩,他要到花园里散布,我坐在沙发上休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让我一下明白自己的行为不对,于是马上和爷爷在花园里嬉笑、玩耍。妹妹见了,跑了上了,为花儿浇水。爷爷看到那些五彩缤纷的花儿是多么高兴。

  《弟子规》啊!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你都是我的老师,也像慈祥的母亲,养育祖国世世代代的儿女们,把礼仪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三

  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不错,弟子规让我从幼稚的淘气童年变成彬彬有礼的小学生。

  儿时的我很不懂事,经常给家人制造出一些麻烦。有一次,我和妈妈玩,闹了别扭,就偷偷的把妈妈的钥匙藏了起来,弄丢了。第二天早晨,妈妈要上班,发现自行车的钥匙不见了,非常着急,我这才知道耽误了妈妈的时间,给她添了麻烦。

  当我读了《弟子规》,看到“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的时候,想起了这件事,我明白了,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要私自把他们藏起来。如果擅自私藏起来,爸爸妈妈一定会伤心的,另外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父母叫我的时候,我总也不迟缓;父母叫我拖地,我甩起墩布就干;父母的东西我一律不动;当妈妈夸奖我很孝顺的时候,我发现我真的长大了。

  《弟子规》中的“孝、言、行”伴我成长。面对种种考验,我要做最懂事的孩子,孝顺长辈,不辜负 家长的老师的期望。

  我与弟子规的故事四

  “首孝悌,次谨信。”作者把“孝”篇放在第一位,可见孝敬父母是古人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正是“孝”篇的前一段话。这几句话,并不难,念上几遍,就可以背得佷熟,但当我们真正的实行起来,是非常难的。在爸爸妈妈有事情叫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做到了“应勿缓”?当早晨,你还赖在床上不起的时候,父母过来叫你,你是不是做到了“行勿懒”?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教训你的时候,你是否会静静地听?如果你的答案是“不”,那么,就说明你没有做到这些。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动物尚知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人更应做到。古人之所以重视“孝”,就是因为他们明白父母的苦心。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人。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我们在孝敬父母的同时,父母高兴了,我们是不是也会得到一份快乐呢?春秋末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中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孝敬父母、呵护家人并不是私事,而是做人的公德问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我们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能够茁壮成长,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我们可我们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偶尔的一次刷碗,可以让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说:“看我女儿,多懂事,碗都是她刷!”我们为了完成布置的作业,给爸爸妈妈洗了一次脚,可以让他们伴着欣慰的眼泪到天明。我们的每一次漫不经心的动作,会让他们惊喜不已。而他们为我们付出的,是这些动作的几亿倍,几千亿倍!当我们真正失去他们的时候,才会发觉,自己原来是不可以离开他们的。珍惜现在的时间,真心的孝敬父母,让你的父母收获一些欣慰与快乐。

1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