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独立思考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与其挖空了心思与人一决高下、随波逐流,不如留点时间独立思考,提高自己。关于独立思考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独立思考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独立思考的散文篇1:我喜欢思考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思考,只是思考的环境、过程和结果,对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我喜欢思考,记不清从何时起;我喜欢思考,不问结果如何;我喜欢思考,明白了思考的些许意义。

  只要醒着,我的脑海里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念头或想法,有时候记住了,变成了行动,有时候忘记了,一辈子再也找不回来。即使睡觉了,思考也没有停歇过——做梦就是思考,有时记得梦中的一些情景,有时什么也记不得。如果就这样任思考无影无踪地飞舞,我有点不愿意,所以,总想把思考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实际上,因为想得太多,杂乱无章,什么事情也记不住。如要我给孩子们讲故事,我就觉得口吃,可能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也抓不住的缘故吧。我开始怀疑自己什么也不懂,在别人讲得天花乱坠的时候,我就是插不上嘴。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横下心来继续思考,只有思考,把脑海里的想法或感受变成文字,才能让我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一起床,我思考今天会做些什么。现在,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健康。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魏源公园跑步。魏源公园离我家近,不用十分钟就到了。一踏入公园门口,就会看到魏源的塑像。周围有不同年龄的男女在打羽毛球、打太极拳、跑步。一路小跑,走进青松翠柏的绿色世界里,脚下是人工修建的小道,小道上石板和砂石相交替,有不少人提着鞋子、打着赤脚,小心翼翼地走路锻炼,因为脚底部的穴位很多,通过脚踏凹凸不平的砂石,可以起到按摩脚底穴位、强身健体的作用。

  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爷爷,经常很早地来到公园最低处的一个凉亭里。他打着赤膊、赤脚,独自锻炼。一会儿用手拍打全身,一会儿在凉亭的水泥长椅上,跳上跳下,一会儿在原地踏步,就像一个顽童,使出浑身解数,做着各种游戏,一做就是一、两个小时。我在上下坡的小道上,时而注意他,他看上去身体很健壮,红光满面,四肢肌肉发达,跟六十岁的人一样,一点也不显老。我想,要达到他那样的身体素质,还需加油!加油!!

  在路上,看到人来人往,我思考自己为什么独来独往。不是我不想跟人在一起交往,是我的家庭导致我这样。我的丈夫下岗之后,一直在外面劳作:先跟大姐做猪皮生意,经常跑温州,后又跟别人合伙去怀化收猪皮。接着,跟他的兄弟到广州、深圳做快餐生意,还到湖北做了一年的服装生意。无论我想什么办法把他留在身边,他总是闲不住,想过自己的生活。没办法,在楚云学校烧锅炉一年,在自家一楼的后面卖快餐半年,给我在家做饭菜四个月,他还是跟他兄妹到滩头去养猪了。一晃就是十多年(2002年至今),我带着两个孩子,坚持上班,休假的时候就是去滩头看婆婆,去白练看看亲娘,哪有时间出去玩。想玩的时候,基本上是到外面参加学术会议和业务培训、考试等。如今,母亲在我这里,他在滩头,我下班之后要照顾母亲,休假了就想办法去滩头。我的命运就是这样——独来独往,我从不适应到适应,如今习以为常。丈夫也感概:反正,我一个人过惯了,你走吧(每次从他那里回家,我们恋恋不舍,又不得不分开)。上次帮他弄玉米,他希望我再帮他几个小时,要我吃完中饭再走,我等他等到十点钟吃完早饭就回隆回了,因为我心里惦记母亲。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只有安慰自己:独处才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它教会了我如何照顾自己。只有独处,才能消除对任何人的依赖性,把面对的各种困难或处境当做是自己应该处理好的,与他人无关。也只有独处,才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有几件值得回忆和赞赏。

  工作期间,我会主动思考如何让工作充实愉快。在病房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可以说,尝尽了各种辛酸苦辣:繁琐又繁重的工作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种利益冲突、难得统一的言论、各种打击或伤害……为了得到周围人的尊重、理解、支持、满意,我唯有多付出,严以律己,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宁愿做一个傻子,也不愿与人争论不休闹不团结或不愉快的事。因此,我学会了积极面对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样舒服就选择哪样,绝不跟风,人云亦云。就是现在,到了事业发展部,我除了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赢得乡村医师的满意,我珍惜每一分钟,坚持把好的经验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所以,我觉得我无论在病房,还是在办公室,心情是愉悦的。

  关于独立思考的散文篇2:思考人生,思考宇宙

  曾经我是个无知的孩子,自卑且懦弱。现在我依然是个无知的孩子。我不知道命运,我不知道我在等待什么或者什么在等待我。

  生活总是在变化,至少在某些时候,我不再自卑和懦弱。我可能会突然以为自己是巨人。并且为自己写下哲理:生活就是让一个傻子,让一个自卑者,相信他是天才,并开始索求,开始探索,开始主动活着。

  凝望历史,我总是感叹。从古到今,纷繁变幻,曲曲折折,可还在前进。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总有一群人在震撼我们,影响我们。让我们沉思。沉思人类的结局,沉思宇宙的大小……

  你是否问过自己:你为什么活着?你会在老态龙钟时后悔今天的选择吗?

  社会繁荣,形形色色的人为形形色色的目的奔波。古语云:熙熙攘攘为名来,熙熙攘攘为利往。你是为什么在奔波?看看周围,有多少是真正的自己。泪水,无奈,迷茫,绝望……每天都在重复,当然还有快乐,笑容。

  有时候,我们莫名的害怕,感到孤独和泣下。我也是。所以我问自己:我活着的意义何在??

  马克思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找到价值。我对此深信不疑。

  前些日子,学了海子的诗歌,我想到了一些关于自杀的问题。海子自杀,却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梵高自杀,却画出了骄阳似火的向日葵。还有那个海明威,听他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打败。”你相信他会自杀吗??川端康成,三毛,顾城,魏宁格等也都是自杀。这是为什么?你费解吗?

  在我看来,自杀是一种极端,但是比自杀更极端的是慢性自杀。所谓的慢性自杀是混混沌沌,不知所以的生活。不要费解。名人也好,平凡也罢。自杀或者迷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但是可以这样说:这一种或多种人生挫折,他没有在挫折中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活下去的动力,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当你听到校园枪击,大学生自杀,巴以战争……你会如何想。我以为人生不能承受之东西,远远不是上面所说的东西。是探索。应该也必须是探索。

  从人类进化以来,我们除了吃喝保命,就是在探索。在黑暗中前进,每一步都艰难,可是我们走过来了。所以有今天的繁荣,今天大把的时间。

  我以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是杞人忧天的,害怕火星撞地球,害怕人类像恐龙一样灭亡。探索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像是在茫茫大海中行进。我们大口大口喝着唯一解喝的海水。越喝越兴奋,越喝越渴。可是不能停止,直到死亡。

  亚里士多德跳海而死,他说:“愿厄里帕的海水吞没我吧,因为我无法理解它。”苏格拉底也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显然他们是一伙的,他们都向探索缴械投降。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你永远也无法到达终点,这也许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许多哲人绝望,正像一个哲人所说“”我们对我们熟悉的水,又有多少了解呢?“再给你一生,你又能了解多少?”

  你觉得悲哀吗?错了,你错大了。我以为一个探索者最大的兴奋就是探索的无止境性。试想,探索是有止境的,你还能探索多久?人类还能探索多久?繁荣会持续多久??所以我们始终在探索的黑暗中汲取兴奋和奶水。

  关于独立思考的散文篇3:叔本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

  哪怕是再大的图书馆,如果它藏书丰富但却杂乱无章,其实际用处就反不如那些规模虽小却条理井然的图书馆。

  同样,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把他的所知结合各方面来考察,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后,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知道的事情加以仔细思考,因此他必须要学习新东西;但是,也只有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能成为他的真知。

  一个人可以随意地阅读和学习,却不能随意地思考。

  思考与阅读会对人的精神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因此,这就愈发加大了人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思想差异——因为天性的不同,导致有的人热爱思考,有的人喜欢阅读。阅读是把某些外来、异质的思想强加于我们的头脑,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精神是不相吻合的,就像印章强行在石蜡上留下印记一样。因此,我们的头脑就承受了完全来自外在的压力,一会儿思考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既非出于本能,亦非因为喜欢。

  大量的单纯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丧失灵敏性,就像是一根弹簧连续不断地受到重压就会推动弹性。如果一个人不想动脑思考,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一旦空闲了就拿起一本书。这就解释了何以博学多识常使很多人变得比原来更加愚蠢麻木,并阻碍他们的作品获得成功。正如蒲柏所说,他们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从来不会被别人阅读。

  学者是成天阅读、研究书本的人。而思想家、天才,以及那些照亮世界、推动人类发展的人,则是直接运用世界这本大书的人。

  实际上,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具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阅读别人的思想,如同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或穿陌生人丢弃的旧衣。

  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与自己心中萌发的思想相比,正如史前植物的化石遗迹与春天里蓬勃茂盛的植物相比一样。

  阅读只是独自思考的代替物。阅读时,一个人本身的思想是在被别人的思想牵引管束。

  此外,很多书籍都无甚益处,除了向我们表明错误的路径如此之多,如果一个人听从这类书的引导,就会误入岐途。但是,受天赋指引的人,亦即独立、自发、正确思考的人,却拥有能够找到正确方向的罗盘。因此,一个人应当只有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涸的时候才去读书——即使是最优秀的头脑也会经常发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情况。

  因手拿书本阅读而赶跑自己的原创思想,不啻是冒犯神灵的罪过。

  只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融入我们的思想体系,成为整个思维体系的一个鲜活部分,并与整体保持一种完整、坚实的联系。

  独自思考的人只是在形成自己的见解之后才知道与权威暗合,此时的权威也同时增强了他们二者的力量。

  阅读是在用别人的、而非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自己的独立思考是要努力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一个系统,即使它不是严密、完备的。没有什么比孜孜不倦地不断阅读,让别人的思想源源不断地进入自己脑中更为有害的事了。

  那些将一生的时光都花在了阅读中并从书籍中获取智慧的人,就像是从旅行者的描述中了解一个国家的详细状况的人。这些人可以提供关于这个国家的很多信息,但实际上他们对此地的真实情况并没有连贯、清晰、透彻的了解。而那些一生致力于深思的人,则像是亲自到过某个国家的人。只有他们才真正知道自己所谈的事情,他们对此地的状况完全了解,说起来如数家珍。

  但是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困难需要克服:思考这种事并不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志。一个人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坐下读书,却不能随时坐下思考。思想如同客人,我们不能随自己高兴去召唤他们,而只能耐心等待他们的到来。

  我们必须要等待恰当的时机,即使最伟大的天才也不能每时每刻都在独自思索。因此,把思考之外的空余时间用来阅读是可取的做法。正如我说过的,阅读是对独自思考的替代物,它可以借别人的思考为我们提供精神材料——虽然常以一种与我们自己的思维完全不同的方式。

  出此原因,一个人也不应该读书太多。这样,我们的头脑才不会习惯于思考的替代物,因此而忘却了认识事物的能力;才不会习惯于踏上别人已经走过的道路,遵循别人的思路而忘记自己的思维。当然,更不应该仅仅为了读书而完全放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单纯的经验和阅读一样,并不能取代思考。纯粹的经验与思考的关系,犹如进食之于消化吸收的关系。当经验吹嘘说只有通过它的发现,才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进步时,就像是嘴巴扬言整个身体的生存只是它的功劳。

  有思想之人的作品与其他庸人作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主题鲜明、内容明确的特点,及由此而来的清晰、流畅。因为这些人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不管是以散文、诗歌或者音乐的形式。而普通之人却没有这种果断、清晰,因此二者之间就很容易区分开来。

  具有最高思想能力的人的特征是,他们对事物的判断都是直接、明确的。他们说的任何东西都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其表达见解的方式中也完全显示出这一点。因此,这些人像精神王国的王侯一般,拥有无可辩驳的权威。而其他人只是处在从属的地位,这从他们那缺乏自己特色的表达风格中就可看出。

  因此,每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领域内全然是位君主。相比之下,那些头脑庸俗的普通大众,随波逐流于各种各样的流行观点、权威说法与世俗偏见之间,使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就像是那些默默服从法律和命令的平民。

  在现实世界中,哪怕它被认为是多么的美丽、愉悦和迷人、惬意,我们还是不得不受制于万有引力定律来活动,一生都在不停地克服它。但在精神的世界里,我们是了肉体束缚的精灵,不再受重力的控制,也没有了贫困之苦。

  这就是为何一个完美充沛的精神头脑,在某一神妙时刻从其自身中所得到的快乐、幸福,在现实世界是完全找不到的。

  浮现在脑中的思想,犹如站在眼前的恋人。我们幻想着自己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思想,自己的恋人也永远不会变心。但是,眼不见,心不想!最精妙的思想如果不及时写下,也会有被遗忘的危险,再也无法挽回;最心爱的人如果我们不与之结婚,也难逃被遗弃的命运。

  
看了“关于独立思考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独立思考阅读题答案

2.关于独处的散文

3.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书单

4.人生励志感悟散文随笔精选3篇

5.关于初到大学的散文

2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