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名家名篇 > 离骚 >

《离骚》读后感

时间: 燕华2 离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骚》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离骚读后感(一)

  心里,总觉得很不舒服。

  一开始,看到屈原总是戴着揽茝,蕙纕什么的,觉得他很伪娘(现在不那么认为了!)。还把本来就高高的帽子加高,总之觉得他一定是有一个怪癖的人……

  可是,在我们读完,也翻译完课文之后,在老师给我们讲有关屈原的政治背景的时候,我被他的人格说深深的震撼了!

  他刚刚开始,政治上很成功,可是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所以将屈原贬职了。记得老师好像说《离骚》就是他在被贬时创作的。老师还向我们推荐了他的另一首词(诗?),叫《渔父》,打算哪天拜读一下。

  在屈原以前,他们这些人都是不讲究效忠于自己的祖国的。包括很著名的孔子,都会四处云游宣传自己的政治报复。只有屈原,就算楚怀王不重用他,就算他人都排挤陷害他,他依旧对楚国忠心耿耿!

  还有他的艺术成就。他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创造了楚辞体(也就是骚体),还开创了个人创作(以前像诗经都是没有作者的)。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也就出了这么一个屈原吧!

  离骚读后感(二)

  一位内修昭质,外形耿介的圣贤,一心想佐君恤民,却因君王不受,失落中忧思驰骋,上征天庭,却进不了天门,连“想象”都被挡在了天门外,人生是多么的无奈啊。人生在世圣贤都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想来谁也有羈绊牵制,只是缰绳的粗细长短不同而已。活着谁也是身不由己的。为国为民都得不到允许,何况杀人越货者要受制裁呢?就普通人来说,每个人头上一层天,只能是奉天承运顺命而活了。活在那个圈内,就过那个圈的日子,就说那个圈的话。争取是徒劳的。人象一头驴,牵到那就走到那,最多打几个滚,还得看时候,不服缰绳牵引,就得挨鞭子抽打。牵得行程就是生命的运动,这就叫命运。

  上穿荷衣,下著芙蓉,美不胜收而满身清芳。云冠直直高耸,壮观悦目;飘带长长落地,散发着秋兰与白芷的幽香。这样的香草美人,却没有人愿意近前。反而是挤在堆满臭蒿的屋子里抢着给自己腰里缠绕。不是人们不辨香臭,是“权”的扭曲,“利”的诱导。君王说:蒿是香的,谁又敢走近芙蓉呢?鹿和马谁也能分得清,但只有傻子和孩子才敢说出来。随波逐流是人们自我保护的本能,人只有象变色龙一样,才能称得上识时务,叫得上“俊杰”。

  饮的是木兰花上的露水,吃的是秋菊的花蕊,满肚子高洁芳香,流出来的汗与血都是天地精华。可被嫉妒被陷害被不择手段的埋葬。不是这精华有害,而是香花在,臭蒿就会失色。所以臭蒿为了自己长高,必须把香花埋没。这就是政治斗争中的你死我活。地位永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空着的时候,拔一根萝卜栽一根葱,舞台总是你上来他下去,不管是踏着别人的肩膀还是踩着别人的头,高出别人的就能露脸。

  离骚读后感(三)

  端午节已过去好几天了,可我一直还沉浸在屈原的楚辞中,赞叹他的文才,敬佩他的人格。在当今社会为正义直言那柬的人还有几何?自古以来忠言逆耳,想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就得阿谀奉承唯命是从,赶上改朝换代看风使舵才能明哲保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了理想和正义而终身求索的有几人?金钱物质美女的诱惑,使多少有志之士随波逐流而同流合污,不禁哀叹当官难啊,难的是不丢人格不做糊涂官,在那尔诈我虞的官场又有多少人不是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而苟且偷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创作于楚怀王时期屈原遭谗被疏之时,是楚辞影响最大的作品〈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宋玉、唐勒等人都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2年)楚国人,他们作品的语言和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楚地特色,因此被称为《楚辞》。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义众说纷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离,是遭受的意思。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的说法:「离,别也。骚,愁也。」将「离骚」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说得通,也都点出《离骚》即诗人抒写愁怨之作。

  《离骚》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开创,其中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发展。比兴手法在《诗经》中还是单纯的触物起兴,而在《离骚》中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审美意象群。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这种用「香草美人」托物寄兴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可谓泽被深远,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屈骚美学意象和审美模式。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11329